taichung014.jpg  

↑ 柳丁在台中機器人餐廳用餐

 

以下的文章給家長們參考唷!

 

常見幼兒問題行為及其輔導-發脾氣行為

參考資料:幼兒行為輔導-理論與實務(群英)第七章
幼兒行為與輔導-幼兒行為改變技術(心理)第二十七至三十三章

壹、發脾氣行為及其輔導
 

一、何謂幼兒之發脾氣行為


幼兒針對不愉快的事件或心理狀態,所表現出的拳打腳踢、哭叫、尖叫、緊握拳頭、全身緊繃、漲紅著臉、滿臉淚水、躺在地上、倒在地上亂滾……等動作;發脾氣有時候是有理由的情緒起伏,但有時候是無理取鬧的行為表現。
 

二、幼兒發脾氣的原因


(一)當幼兒無法適時或正確表達需求的時候。
(二)當幼兒遭遇挫折或不如意的時候。
(三)當幼兒的挫折容忍度尚未成熟的時候。
(四)當幼兒疲倦的時候。
(五)當幼兒無所事事的時候。
 

三、如何預防幼兒發脾氣的行為(積極面)

 
(一)教導幼兒尊重他人的權利與感受,並給與幼兒適當的規範。
(二)引導幼兒學會延宕需求的滿足。
(三)言行一致,堅守與幼兒達成的協議,並徹底執行。
(四)讓幼兒從錯誤中學習。
(五)增進幼兒自我控制的能力
(六)給與幼兒一個概念,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和父母溝通協調,只要在共同訂定的規範原則之下,都是有彈性的。
(七)培養幼兒挫折容忍力及面對問題的積極態度。
(八)引導幼兒學習舒發自己的情緒。
(九)讓幼兒從合理的後果中去學習良好的社會行為。
(十)注意在幼兒表現良好的時候,真心的接納、鼓勵他。
(十一)成人應調整對幼兒的期望,以身作則,避免經常以打罵作為教導方式。

四、解決幼兒發脾氣的行為(消極面)


(一)善用忽視的策略-當幼兒是無理取鬧的發脾氣,或是因為外在因素不順心而藉故生氣的時候。
(二)協助幼兒自我控制。
(三)轉移幼兒的注意力。

貳、其他關於情緒、依賴之不適行為及其輔導

一、愛哭


(一)定義:幼兒過度的啜泣、流淚,以引起成人的注意;此處之愛哭不是因為痛苦、憤怒、挫折、悲傷或其他情緒而哭泣。

(二)注意愛哭是否為下列因素所引起:
         1.    初入學校,面對新的生活與環境所造成的心理壓力。
         2.    生活當中有突然的變化。
         3.    因社交情形而受傷害。

(三)輔導及解決策略:
         1.    了解愛哭的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 2.    採取忽略的策略。
         3.    轉移注意力。
         4.    幼兒不哭的時候給與增強。

 

二、噘嘴


(一)定義:幼兒不願意服從,不願意做被要求去做或不願意做的事時,所出現的身體反應。

(二)注意噘嘴是否為下列因素所引起:
          1.    模仿其他幼兒噘嘴的模樣。
          2.    不願意服從,不願意做被要求去做或不願意做的事。
(三)輔導及解決策略:
          1.    給與幼兒多一點的選擇。
          2.    避免造成幼兒噘嘴和頑抗的情況。
          3.    有意忽略幼兒噘嘴的情形
          4.    增強幼兒服從的行為-讚美、鼓勵。

三、兒語

(一)定義:幼兒說話方式反應較低於他的能力,包括使用不完整的句子、單字、作喀喀聲、咕咕聲、發錯誤字音、或省略某一些子音等。

(二)注意兒語是否為下列因素所引起:
         1.    語言方面的缺陷或發展遲緩。
         2.    家中有小弟弟/妹妹出生。
         3.    幼兒熱愛參與扮演的活動。
         4.    成人對於幼兒的期望不適切。
         5.    缺乏自信心。
(三)輔導及解決策略:
         1.    採取忽視的策略。
         2.    增強使用適當的語言。

四、吸吮拇指


(一)定義:幼兒把拇指或其他手指放在嘴裡,且沒有參與團體的活動。

(二)注意吸吮拇指是否為下列因素所引起:
        1.    生、心理的發展狀況。
        2.    成人提供的活動不適合,活動太難會有挫敗感,活動太簡單會覺得無聊。
        3.    缺乏感官的刺激。
        4.    與幼兒互動的時候,成人的主導性過強,給與幼兒的控制、壓力太大。

(三)輔導及解決策略:
        1.    明確告訴幼兒成人的目標與想法。
        2.    提供替代性的活動,取代吸吮拇指的行為。
        3.    增強幼兒不再吸吮拇指的行為。

五、尿溼褲子

(一)定義:任何時間幼兒不在廁所裡尿尿,卻尿在褲子上,且一再的發生。

(二)注意尿溼褲子是否為下列因素所引起:
        1.    幼兒有尿道感染或腎臟方面的疾病。
        2.    衣物不方便解開,導致幼兒來不及到廁所便尿下去了。
        3.    成人沒有事先提醒或是活動安排得太過緊湊。
        4.    在幼兒的生活當中有一件不尋常的事情發生。

(三)輔導及解決策略:
        1.    提示幼兒上廁所的時間,並注意幼兒是否太久/懶惰而沒有上廁所。
        2.    對於幼兒自行上廁所的行為給予稱讚。
        3.    若常發生,先幫幼兒處理乾淨,但不急於批評或給幼兒太大的改善壓力(採取忽視的策略)。
        4.    持續記錄尿濕褲子的行為。

 

六、黏纏


(一)定義:在學校的所有時間及場合,幼兒常緊靠著老師,包括緊跟著老師、攀著老師、抓著老師的衣服等。
(二)注意黏纏是否為下列因素所引起:
         1.    幼兒對於某一件事情感到困擾,沒有安全感。
         2.    教師某一種對於幼兒的親密行為所造成。
         3.    幼兒無法適應團體的生活環境。
(三)輔導及解決策略:

         1.    讓幼兒明確知道成人的期望-不希望黏纏,希望…的正是行為。
         2.    當幼兒開始黏纏時,適度的遠離他。
         3.    增強幼兒其他適當的行為。
         4.    若幼兒沒有黏纏的行為,就提供他一段特約的、獨享成人的時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微笑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